退化性關節炎-坐骨神經痛

在一般人的觀念中,總覺得退化性關節炎是老人的專利,事實上因為個人體質不同,臨床上有些人 40 多歲就會有一些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,例如膝關節走久了會疼痛、不能久蹲久跪等等,這樣的情況在長期負重如搬運工,或需要長期蹲踞的工作如泥水匠,或者運動如舉重造成膝關節受傷後,更容易提早發生。

但是退化性關節炎真的只有在膝關節嗎?雙手對稱的關節炎,關節有腫,早上起來很僵硬,類風濕性關節炎。問了問,看了看以後,我說:雙手有對稱關節炎,但是主要以遠端指關節的腫脹為主。手指有腫脹,但是比較像是皮包骨,骨頭增生造成腫大,而非關節滑膜增生的柔軟腫脹;雖然早上有僵硬感,但5 分鐘就好了,所以你是退化性關節炎。

骨性關節炎主要可以看到關節腔狹窄(代表的意義是軟骨磨損)、軟骨下空腔與骨質增生(就是所謂的骨刺)。大家聽到骨刺常常就會問要不要開刀?事實上應該要先看這樣的骨質增生是發生在何處,如果是手指的關節,不能也不用開刀;如果是膝關節,可以開刀,但是並非把骨刺鋸掉,而是在關節腔軟骨嚴重受損時將關節用人工關節替代;如果是腰椎有骨刺,主要是看看是否有壓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,開刀的方式是移除部分骨板使得神經不再受到壓迫。所以並非所有的骨刺都必須除之而後快的,必須視情況而定。

吃鈣片或者雙磷酸鹽類藥物(最有名的口服藥物商品名是「福善美」)?事實上鈣片與雙磷酸鹽類藥物是骨質疏鬆症的藥物。退化性關節炎與骨鬆症的共同點是隨著年齡增長,發生率會上升,但是不同的是,體重輕的人容易骨鬆症,而體重過重的人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。

過去對於骨關節炎的研究進步不大,但是慢慢的在最近 1、2 年,似乎看到一些曙光。例如在診斷與流行病學上,有了比較多的統計數字;影像研究上運用核磁共振也越來越多,除了可以看到關節腔狹窄與軟骨喪失,更可以把骨性關節炎的滑膜病變與骨髓病變照得更清楚,可以把病人分成更精確的亞型,讓新藥的臨床試驗可以針對不同的病人,在未來有機會找到更好的治療途徑。

發佈留言